最近的罗辑思维,罗胖不知道是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道, 问了个为啥 张泉灵可以成长那么快?
原因是,她的圈子好。猎豹投资基金,中国顶级风投公司的圈子,当然比罗胖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圈子好。只要圈子好,前台接待也能成首席运营官,比如阿里的首席运用官童文红。每个圈子里的顶级人物的能力是差不多的,挣10万还是100万,90%取决于你的圈子。这和中国曾国藩说的那句,不信书,要信命是一个意思。
留学移民公司要想做的好,自然也要信命,但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我认为同行的经验教训还是有总结一下的必要。
某公司,主要业务从澳洲转移到国内,搞了一个留学平台。我觉得战略方向有问题。做平台还是做服务,也就是做点还是做线的生意都有成功的机会。 但是很少有做点(做服务)的公司转行做线(做平台)的。做点和做线需要的完全不同的技能。 更有问题的是这哥们,既做点,又做线。更是高难度的动作,如何平衡平台代理需要和自营需求是一个两难问题。最近的趋势是 IP 明显比平台重要,拿罗辑思维来说,转移平台完全没有问题,从youku转移到得到APP或者其他平台,不会影响他的用户量。高能的咨询顾问绝不会被这哥们的平台绑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哥们在利用现有平台发展业务和自建平台之间,选择了自建平台,这样做成本高风险大。
某公司,在国内好几个城市开设代表处,分公司,准备走当年启德澳际发展的路子,我认为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开始分公司发展已经失去了机会,要想做到行业领先就要最低限度压缩客获成本。现在的趋势是客户越来越不相信广告,相信朋友推荐,同城的距离不如朋友圈推荐。我的经验就是我们的客户已经遍及中国各地和其他很多国家,而且我们在那些城市也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打广告。我认为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一家网上留学移民签证服务中介干掉所有实体中介,这也符合KK书中去实体化的未来趋势。在国内铺二级代理我认为也不是一个好策略。
某公司在澳洲开设很多分支机构,进行低空轰炸机式的价格和广告轰炸,已经取得了澳洲很大比例的市场,但是我认为这种策略也有问题,低价绝不能建立在高开支的基础上,否则必定要牺牲服务质量。如果不断进行广告和市场活动,客获成本比不进行这些额外广告活动的中介必定会高,价格还要比别人低,公司很难运营。另外发动价格战必然要考虑其他竞争者的反应,如果通过价格战来进入未知市场,也必须是有限度的,不至于激起同行报复性的降价。这个价格战搞的大家都没有钱赚,让所有行业的参与者进入一个囚徒困境中,这真的是他想看到的么?
某公司,还在延续打广告,开说明会的传统做法,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大学的独家合同,并从二级中介抽佣金。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资源,但也要接受资源的诅咒。为了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就必须向指定学校推送学生,这样就不能最大限度的符合学生利益,很容易被只从学生角度考虑,不考虑其他机构比下去。我们志杰移民由于起步比较晚2008 那会已经没什么大学愿意签中介合同了,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考虑客户的利益,只选对客户最好了,而不用管学校的招生任务。
现在澳洲大学已经考虑废除支付佣金的做法,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
我认为小公司最好的探索方向是,做出自己的特色,服务一部分人群。比如我们公司的策略是网上做最专业的留学移民咨询,提供精准的留学移民问题解决方案,后台做处理。培养几个能独立完成咨询和后台处理的员工。要达到提供这个精准的移民方案的公司战略必须。1 熟练掌握移民局的各种规定。2 及时跟踪法律政策变化。 3 发现各种政策法规的漏洞。
大公司的方向是降低价格,做一个毫无特色的留学公司,一定要砍掉各个环节不必要的花销和服务,包括广告,活动营销,场地开支,人员开支,复杂的咨询等等。 这些都是小公司为了争取特定客户提供的额外服务做出的特色,一部分客户非常喜欢,其他客户基本无感,这样做必然提高服务的成本价格,降低了核心价格竞争力,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客户人数。 如果是想向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必须有了各个大学的合同,一般公司现在没有这个方向的竞争资格,就算你降低了再多的成本,由于佣金的不平等,当你发展到威胁大公司的时候,他们也会模仿你的策略,那时候如果你就要直接面对大公司的价格竞争,毫无胜算可言。除非各个大学废除的佣金制度,不然不是很多机构都有机会做这个方向的。
正如每个人都是尽力做完美的自己一样,每个公司也都在尽力做完美的自己。可能我认为的不合理,各个公司自己也有自己的不得已。我也特别同意澳洲总理Malcolm turnbull 的一句话,在一次澳洲议会的会议中,Bill shorten 问他可以解释一下他的财富么? 他说,出租车司机比我工作努力,工地工人比我工作努力,但我比他们有钱,我只能说感谢上帝选择了我。 如果我比其他中介成功率高,效率高,方法多,不是因为我比他们聪明,也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努力,我只能说感谢上帝他选择了我。